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9年   5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磷素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持元素,高寒草甸退化导致较为严重的生态和生产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变化。为揭示高寒草甸退化中土壤磷素特征及其对植被特征的效应,以东祁连山轻度(LD)、中度(MD)、重度退化(SD)高寒草甸退化阶段为研究对象,以多年围封高寒草甸(FG)为对照,在春季和夏季分别对不同高寒草甸阶段样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等磷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夏季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磷素含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祁连山高寒草甸退化导致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磷含量急剧下降,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干重仅是围封草地的35.93%,退化高寒草甸地上部磷含量仅为围封草地的60%,且不同退化阶段地上部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退化导致高寒草甸表层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升高,相比FG,土壤有效磷含量春季LD、MD和SD分别升高了16.67%、36.67%和3.33%,夏季分别升高了4.35%、26.09%和4.35%,且有效磷含量具有夏季低于春季的季节差异性。退化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明显降低,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围封草地夏季碱性...  相似文献   
112.
SYNOPSIS. Changes in the metabolism of Crithidia fasciculata ATCC 11745 when grown in the presence of ethidium bromide were studied. Ethidium bromide-grown cells had decreased respiratory activity as measured by oxygen consumption. More than 50% of the organisms cultivated in a defined medium containing 1.0 mg/liter of ethidium bromide became dyskine-toplastic and had decreased activities of particulate succinate and NADH-linked dehydrogenases as well as of soluble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These cells also had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particulate α-glycer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soluble α-glycer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malic enzyme, hexokinase, and malate dehydrogenase. Ethidium bromide-grown cells had a lower level of ATP and contained less DNA than cells grown in its absence.  相似文献   
113.
Estimation of heterozygosity for single-probe multilocus DNA fingerprint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n spite of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DNA fingerprinting to natural populations and to the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humans, explicit methods for estimation of basic population genetic parameters from DNA fingerprinting data have not been developed. Contributing to this omission is the inability to determine, for multilocus fingerprinting probes, relatively important genetic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number of loci, the number of allel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alleles into specific loci. One of the most useful genetic parameters that could be derived from such data would be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y, which has traditionally been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and to compare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different loci. We derive here explicit formulas for both the estimation of average heterozygosity at multiple hypervariable loci and a maximum value for this estimate. These estimates are based upon the DNA restriction-pattern matrices that are typical for fingerprinting studies of humans and natural populations. For several empirical data sets from our laboratory, estimates of average and maximal heterozygosity are shown to be relatively close to each other. Furthermore, variances of these statistics based on simulation studies are relatively small. These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missing alleles and alternate numbers of loci, suggest that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y can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using phenotypic DNA fingerprint patterns, because this parameter i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the lack of certain genet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117.
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了解栲树的更新方式和更新动态,研究了栲树的生长特征和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间歇型”,经历了两个死亡高峰,并存在一个长达30年的断层;栲树的生长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林下光照弱且在垂直空间上不存在差异,栲树生长5~8年后进入生长的第1个抑制期,其年高生长速度可小于0.1 m,并可维持10年;栲树生长的第1个抑制期的起始时间对应着种群第1个死亡高峰期的结束时间,而其结束时间对应着种群第2个死亡高峰期的起始时间,表明栲树生长特征是影响其种群年龄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8.
丘陵地区地形梯度上植被格局的分异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群落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群落中的植物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湿润的丘陵地区是由水侵蚀而形成的包含各种干扰频率的生境复合体,作为中尺度的地形单位,可以通过侵蚀前线划分为上部坡面和下部坡面两个小尺度的地形单位,而上部坡面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顶坡、上部边坡、谷头凹地等微地形单元,下部坡面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部边坡、麓坡、泛滥性阶地及谷床等微地形单元。上部坡面发育的是气候顶极群落,沿顶坡向谷头凹地,群落发生逐渐、连续的变化,下部坡面发育的为地形群落,其物种组成、结构以及其它生态特征与上部坡面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其微地形单元之间植被的变化不明显。干扰作用是不同地形植被分异的控制因子,也是地形植被维持和更新的关键因子。下部坡面以相对积极的土壤侵蚀、滑坡和崩塌等过程为特征,其植被更新依赖于频繁的地面干扰,而上部坡面长期稳定,其植被更新依赖于林窗动态。地形是影响植被格局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生境因子,其引起的生境生态位分化为物种的共存提供了条件,导致了小尺度空间内高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19.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东部地区植被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 19幅 (时间跨 8个月 ) 时间序列的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最大值合成影像遥感数据, 经过主分量分析 (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 PCA) 处理后, 用非监督分类方法的ISODATA算法, 对中国东部地区的 (五省一市 ) 植被进行分类, 结果可以分出 2 8种土地覆盖类型, 除了两种类型为水体和城市或裸地外, 其余 2 6种类型均为植被类型, 根据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这 2 6类可以归并为 6大植被类型 :1) 常绿阔叶林 ;2 ) 针叶林 ;3) 竹林 ;4 ) 灌草丛 ;5 ) 水生植被 ;6 ) 农业植被。用 1∶10 0 0 0 0 0数字化《中国植被图集》的植被类型检验遥感分类结果表明, 针叶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和农业植被的分类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和面积精度, 位置精度分别为 79.2 %、91.3%、6 8.2 %和 95.9%, 面积精度分别达到 92.1%、95.9%、6 3.8%和 90.5 %。这 6大植被类型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0.
甘肃蝴蝶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森  笪欣慰  骆爽 《四川动物》2015,(2):229-238
基于近几年的野外工作,结合前人对甘肃省蝶类的研究,对甘肃省蝴蝶名录进行了整理,并对各分类阶元进行了统计。截至2013年,甘肃省共记录蝶类12科210属614种,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中国总数量的100%、57.22%和28.52%。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古北种285种,东洋种233种,广布种95种。甘肃省境内分布有各类珍稀濒危蝶类37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凤蝶科的三尾凤蝶和绢蝶科的阿波罗绢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1属3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4种,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有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